[尹虎彬]一只手抓住了两个世界 |
——重读格雷戈里·纳吉《荷马诸问题》 |
作者 : 尹虎彬 (YIN Hubin) | 点击数 : 11298 |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作为口头史诗的文本性(textuality),它的含义指的是《伊利亚特》《奥德赛》的艺术性、内聚性、宏伟性和统一性。在荷马史诗口诵时代(公元前8世纪直至公元前550年之前)荷马史诗的口述传统渐渐趋于稳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文本性。纳吉将“文本的固定”(textifixation)或“文本化”(textualization)描绘为一个过程,而非一个“事件”,其间每一次演述中的创编都在流布过程中逐渐地减弱变异的可能性,其附带的条件是,他是在共时性与历时性双向维度上来理解“文本”及其演述传统的。像泛雅典赛会(Panathenaia),作为一个法定的正式场所,季节性地重复演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由此形成的荷马史诗演唱制度是一种可见的流布过程。正是这样一种传递过程,聚集了形形色色的听众,听众又向四周传播了更为统一的传统。(57页) 1994年我作为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的访问学者,曾有幸选修纳吉教授为博士生开设的“比较口头传统的理论与方法”课程。纳吉是洛德的学生,现任哈佛大学琼斯古典文学讲席教授和比较文学教授。纳吉教授以其深厚的古典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修养,对帕里-洛德学说有许多独到的阐释。《故事的歌手》2000年第二版由纳吉教授和米切尔教授编辑,他们撰写的《再版序言》一篇份量很重的论文,总结了帕里-洛德学说自1960年到本世纪初40年来的学科发展情况,其意义不言自明。这篇序文为人们理解洛德的思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这本书的翻译是一次著作者和译者亲密合作。对于一个非英语的读者来说,要全面、准确传达原创者的意思实非易事。我们从中文译本中可以感觉到语言的流丽和不失典雅。把译文变成美文是译者的创造性的劳动。翻译需要的首先是认真和勤勉,不苟且,不放过一个小问题。这些译者都做到了。她潜学不倦,深得老师的真传。我们从舒缓优美的语言里可以感受到译者对作者的仰慕和真挚的情怀。古典学是博雅之学。从本书的中文版里读者可以享受一次古希腊神话与诗的文化之旅。读者在正文、注释以及前言后序里,可以领略到古希腊文明的涓涓溪流。我们不经意间听到的或看到了一些希腊掌故、史诗和神话里出现的神灵与英雄、童话般美丽动听的故事和线条画图像,都散落在本书的边边角角。尤其是附录中的术语简释中,译者用轻松和令人愉快的笔触,把原著中出现的知识点做了明白哓畅的梳理和描述。译文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当代中国关于希腊神话史诗研究的成果,反映了当代学术视野下的我们对于古代经典的理解。 今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90周年。每一次文化的复兴,都需要重新回到古代世界去寻找原创的力量!本书的出版适逢其时。重温古典,燃起人文的火焰。在现代都市的喧嚣中我们需要一种暂时的宁静,去聆听诗与歌的千年回响。
[匈牙利]格雷戈里 ·纳吉(Gregory Nagy)著:《荷马诸问题》(Homeric Questions.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6),巴莫曲布嫫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 (尹虎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
文章来源 : 《古典研究》2010冬季号(总第4期) |
|
||
· 国际史诗研究者档案 ·
Archive for International Epic Researchers